|
西安2000坐標系建立 數據中心助力西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受西安市勘察測繪院委托,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承擔“西安2000坐標系建立項目”可研報告和設計書編寫,3月10日,該項目順利通過西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的專家評審,標志著西安2000坐標系正式建立。 著眼多規合一,強化頂層設計 隨著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的全面推廣應用,國土空間規劃、“多規合一”、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等工作的全面推進,2018年12月,自然資源部發布公告:按照全面推行使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的要求,自2019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向社會提供1954年北京坐標系和1980西安坐標系基礎測繪成果。 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是經國務院批準的我國新一代大地坐標系,是我國自主建立、適應現代空間技術發展趨勢的地心坐標系,具有三維、地心、高精度等特點。 為積極響應國家關于全面啟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的工作部署,解決現有多種城市獨立坐標系基礎不統一的問題,西安市也亟需建立起統一的、高精度的西安2000坐標系,實現西安2000坐標系與國家現行大地基準并軌與統一,保障全市域發展的基礎測繪、城鄉規劃、環境保護、土地利用、工程建設等需求。 2020年1月,由西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管理,西安市勘察測繪院實施,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具體設計的“西安2000坐標系建立項目”正式開展。 項目正值春節和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數據中心嚴格貫徹落實“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工作”的要求,領導班子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嚴把疫情防控關、嚴控項目時間節點,成立了由中心主任郭春喜擔任組長的項目組,全力保證項目按期、高質量的順利完成。 確保項目實施,黨員沖鋒在前 西安2000坐標系是與國家2000大地坐標系嚴密對接的西安市新一代城市坐標系。該坐標系的建立,對西安城鄉一體化建設、各類重點項目、交通工程建設,全市的“多規合一”工作、城鄉規劃修編、智慧城市建設等,尤其是隧道、橋梁等高精度需求的工程保障作用顯著。 為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項目組的黨員們積極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彰顯了領導干部身先士卒的領頭雁作用和項目技術人員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 數據中心主任郭春喜多次在一線進行技術指導,對項目各階段的完成時間、技術質量要求進行周密部署,幫助解決技術難題,并對防疫工作悉心安排。疫情防控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每日在職工上班前和下班后做好消毒工作,保證工作環境的健康安全。 項目實施組的兩位主要成員王文利和孟靜娟,主動放棄休息時間,迎著肆虐的疫情,毅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王文利早在春節假期期間就主動加班加點,對項目設計書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進行說明,并對部分方案開展試算。2月3日,接到復工的通知后,他和同事孟靜娟第一時間就來到辦公室。他們嚴格按照資料收集分析、方案試算分析、初步方案形成、方案研討、修改、完善等工藝流程,有條不紊的開展工作。經過對幾十種方案逐個試驗、分析、核算,終于獲得方案的最優解,完成了方案的初步編寫。初稿完成后,王文利通過傳遞紙質材料、電話網絡溝通等方式,多次與西安市勘察測繪院技術人員進行溝通、交流和技術研討,并對初稿進行反復修改斟酌。經過近一個月的艱苦奮戰,數據中心按期圓滿完成項目可研報告和設計書的編寫。 聚焦專家評審,助力西安發展 3月10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魏子卿、陜西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陳向陽、長安大學教授楊志強等專家組成專家評審組,對“西安2000坐標系建立項目”進行驗收。 專家組認真聽取了項目單位的匯報,審閱了有關材料。專家組認為,可研報告目標明確,內容完整,報告結合西安城市發展需求和現有坐標系應用現狀,提出的西安2000坐標系建立方案既滿足西安市規劃和工程建設需求,又保證了既有成果延續使用,具有很好的先進性、實用性和前瞻性;設計書依據建設高標準、覆蓋面積大、投影變形小、轉換工作量少的原則,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經過大量的試算和驗證,確定了嚴密、先進、實用的西安2000坐標系建立方案,設計書編寫規范,指標合理,內容翔實,技術路線科學、合理、可行。經質詢和討論,專家組一致同意項目通過評審。 西安2000坐標系的建立,為西安市“多規合一”的落地、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庫建設及工程建設審批“一張圖”的建設奠定堅實基礎,也將改變目前數據資料成果存在多種坐標系的復雜局面,對提高全市各類資源及基礎測繪地理信息數據的應用共享、減少重復投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服務效率等具有重要意義。 |